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学院许宏晨副教授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经验分享

2016-08-29 外语学术科研网
许宏晨外交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会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会员。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人。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量化研究方法、语言测试。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并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
一、我的申报经历

1. 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课题级别: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课题名称:“外事口译员英语变体听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申请时间:2015年11月课题概述:本研究中的“英语变体”是指除标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外的英语变体,在本研究中特指尼日利亚英语和印度英语。本研究的核心旨在描述尼日利亚英语和印度英语的语音特征,为外事口译员听力训练提供语言学数据支持。是否结项:目前在研。
2. 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是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这个选题来自于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在听力课上,我发现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听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但是对于其他变体听辨能力很弱,即便是熟悉话题的听力材料,他们也无法听懂。因此,我觉得学生接触其他变体的机会较少,更重要的是,他们尚未掌握其他变体的语音规律。在粗略地搜索了一些文献后,我发现,有关这个话题的研究还是不多的。这便是我的选题来由。
这个选题具有学术和应用价值。从理论上看,描写出一种变体的主要发音规律是深入认识语言现象的第一步。描写结果对语音学和音位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从实践上看,本课题能为口译听力教学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
3. 您如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文献?如何对文献进行阅读和评价?文献搜集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关键词搜索法。首先,我以“英语变体”为关键词在CSSCI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发现文献并不多。与英语变体教学相关的就更少了。由于文献数量有限,我便仔细阅读了这些文献。这时我确定,这个研究方向还有探索的余地和可能性。接下来,就通过权威人士搜索法,寻找这个领域里的专家的主要论著及其观点。我的做法是,先找近期的文献,对比其参考文献,将他们的共引文献找出来,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检索。
4. 您该项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本研究的重点是描写并归纳两种英语变体的语音特征,包括音素、音节、语调等,同时还要结合听力教学理论对如何介绍这些规律进行探索。
5. 您该项课题研究的难点是什么?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如何解决的?该项课题的研究难点与重点相同,即对两种英语变体的语音特征描写,尤其是声学特征的描写。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语音分析软件,对变体进行音位层次和超音段音位层次的分析。
6. 您该项课题创新之处在哪里?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相结合。以往对于语音和听力教学的讨论多数从发音语音学角度切入和展开。本研究以此为起点,同时把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的研究方法也纳入进来,这样能够发现更多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到教学中去。
7. 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在哪里?最大的收获在于体会到了独立选题的乐趣。如果说博士论文选题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科研训练,那么课题申报则是完全依靠自己判断独立进行的科研活动。这种乐趣是一种成长性的、终身受益的心理体验。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做,没有人帮忙,没有人指点,完全靠自己摸索。在我知道课题获得立项的那一刻,觉得特别骄傲和自豪。这种心理体验是前所未有过的。我觉得,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情感反应,很可能是将以前所学的东西运用到了实践当中,且完全靠自己的判断和努力。这是对自我能力的检验,当它得到认可时,带给人的感觉必然是巨大的、长久的。
8. 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申报过程中的一大困难是没有前期经验,无人指点。我是通过阅读申请成功的科研人员的申请书、向人家学习请教解决这个问题的。在阅读时,我细致到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个用词,仔细揣摩人家的思路和逻辑,然后按照这个方式,写自己的申报书。
9. 您平时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选题能力、创新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别无他法,就是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阅读他人文献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础。这种阅读从一开始就应该是批判性(辩证性)的:在全面理解他人观点基础之上,一定要想一想,有些观点是否能站得住脚,他们的研究还有什么不足之处。这样的思考往往会引出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未来研究的起点。找到了问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工作是要想办法解决它,并把结果得出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学术论文汇报出来。这便是实践的过程。论文写得多了,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便很有帮助。
10. 您认为您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认为这次申报成功与选题、前期积累以及项目组成员选择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个选题的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选题通常来自对前人文献的批判性阅读和反思,另外不可忽视的来源就是教育实践。我曾经接触过一些高级外事翻译,从闲聊中得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体,绝非在学校里学习时课本上的那些标准发音。这些现象触动了应用语言学出身的我去寻找解决方案。其实,在申报这个课题之前,我与他人合作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比如语言态度、语言政策和语言认同等。这些前期的积累对我这次项目申报起到了铺垫作用。它们不仅给我提供了“可见”的论文成果,更重要的是给我提供了“内在”的思路和方向。此外,我在选择项目组成员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全体成员所做过的研究均与我申报的项目直接相关。综合看来,我觉得项目申请成功与否,上述三个要素比较关键。
11. 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时间的分配和掌控。由于教学工作量繁重,我的项目进展一直十分缓慢。由于每个学期我的周课时都在10课时以上,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等,因此,项目的进展速度很慢。我的解决方法是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精力完成项目。学期当中,我主要进行数据收集;假期中,我就将重点放在分析和解释数据上面。我发现,这种方法还是能够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张力的。目前看,虽然项目进展缓慢,但的确还在向前走。
12. 您对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课题的同行教师有什么建议?我认为积累很重要,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持续不断地、精心地、深入地研究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成功申请到项目是早晚的事。
二、关于申请书填写

1. 课题题目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我个人觉得题目常见问题是范围过大且特点不够突出。与学术论文相比,课题的题目要做得大一点,这是没错的。但是,课题的题目也不能过大,否则就会很空洞,特点不够突出。以我这个项目为例,如果将题目改为“英语变体研究”就太大了。因为这里包括很多不同的种类:是标准变体?还是非标准变体?是变体的语音特征?还是语法特征?都说不清楚。加上了“听辨能力”,就有效地限定在了语音范围内。但还是不够——到底研究谁的英语变体听辨能力?学生?教师?当加上了“外事口译员”之后,就更进一步进行了限定。“提升策略研究”六个字进一步表明研究方向——不是理论思辨,也不是文献综述,而是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有理有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 项目申请书中的“主题词”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如何设定主题词?主题词(关键词)的作用在于突出研究的核心和重点。主题词不宜过多,3-5个为宜,突出研究中的核心和重点。
3. 怎样理解课题论证页给出的提示和注释?哪些内容应该尤其关注?这些提示和注释很重要,应该严格遵守。最重要的是不要遗漏,也不要添加,但可以适当地合并。我还见过有些成功的申报书,并未完全按照提示的顺序来填写,而是调整了顺序。
4. 课题论证中的课题概述与一般论文中的摘要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功能上看差别不大。但是,课题论证中的概述要更精确,达到能让非本领域的研究者易读、易懂。这是因为,课题论证的读者群是评审专家,但并非每个专家都对拟申报的课题很熟悉。鉴于这个事实,要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深奥的术语;用比较直白的语言说清楚研究的主要内容。另外要考虑的是简洁明了,切勿长篇大论。不难想象,一个评审专家一次要评审很多份课题申请书。如果你概述写得冗长啰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不太好了。更何况时间紧迫,如果无法让读者短时间内抓住你的研究主旨,那胜算的几率恐怕就很小了。
5. 课题论证中的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常见的问题有哪些?请您举例说明。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这个部分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过长、琐碎,另外一个问题是不合逻辑、没有指出研究空白。课题论证有字数限制,因此,申报者应该将宝贵的文字空间留给后面陈述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设计以及创新之处,不要在文献综述上浪费太多笔墨。因此,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这个部分应该尽量简短,但是需要将该领域核心人物和重要研究结果加以概括。概括之后更重要的是评论,这其实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申报者要在此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也就是找到研究的空白。研究空白可大可小,当然,我们希望这个空白更大一些,以突显我们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 课题论证中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如何填写?创新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主要观点就是申请者对课题的立场。以这项课题为例,我的基本观点就是英语听力学习不仅要听英美等标准变体,而且还要听辨其他英语变体,对外事口译员尤其如此。因此,有必要让他们了解其他变体的发音特点和规律。
创新之处其实在提出研究课题的那一刻就已经显示出来了。创新之处要么体现在理论上,要么体现在实践中。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积累和思考。我个人体验还是要多阅读、勤思考。阅读别人尤其是颇有建树的专家们的研究,特别注意专家们的研究过程。我曾经一直关注国内某个专家的项目及其相互关系。我发现,该专家所做的项目(比如2014年申请成功的)其实早就开始了(比如2011年就有了相关的文章)。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规律:积累和思考的重要性。2011年,以论文形式零散见于各个学术刊物;当我们把这些文章聚在一起来考量,就会发现这些文章背后渗透着相同的思考方式和方向。过不了多久,就会见到该专家的相关课题立项,并大规模系统地展开研究。由此可见,创新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是个不断阅读、不断思考、积累的过程。
7. 项目预期成果形式是否必须和结项成果形式一致?项目名称和结项成果标题能否有所不同?结项成果中的研究报告和论文要求有何区别?一般说来,项目预期成果要与结项成果一致,但是两者的具体名称可以略有不同。结项报告与学术论文的功能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将研究的过程和发现叙述清楚。不同之处在于读者群:结项报告是写给评审专家看的,因此,需要说明当时立项时提出了什么问题,项目进行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研究得出了什么结果,是否回答了当时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实际意义。学术论文的读者群要更广泛,因此,必须根据一定的规范来写作。特别要突出论文的“贡献”。其实,结项报告是基于学术论文的。因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以论文形式将阶段性成果发表出去;所以,在写结项报告时,可以将已发表的论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系统地说清项目的整个过程,以备专家审阅。
8. 项目申报书里填的参考文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填写最重要的、与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经典文献和近期文献都要有。
9. 前期成果的相关程度应当如何把握?如果能够直接相关,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直接相关,要能让评审专家看出来其间的内在联系。
10  申请书中“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障”栏目应如何填写?尤其对于年青没有经验的老师,这部分如何把握?个人觉得实话实说就好了。将我自己的申请书例子附上供参考。
【项目负责人曾主持并完成了一项省部级项目和一项校级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非语言结果实证研究”(EIA100422)项目成果已经成书,并于2015年11月由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外交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立项一般项目“CBI课外阅读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成果收录在《外交学院科研周论文集》。项目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经受过学术研究的系统训练,主持完成过科研项目,具有科研经历和能力;此外,该项目与申请人的教学工作相吻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保证项目完成。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音像资源丰富,借阅方便,能够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